2022年下半年我在东南亚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越来越相信下一个市场还是中国,东南亚市场太小,支付能力落后于中国好多年,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不成体系。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太强大了、成本还很低,卷的非常厉害。我们现在发现在全世界的市场上,基本上是中国人和中国人卷。做短视频竞争对手是TikTok,做游戏的竞争对手是腾讯、网易、米哈游。要做跨境电商,竞争对手就是Shein和Temu。
电动车市场比亚迪已经远远超过特斯拉,如果加了混合电动的话,比亚迪的出货量差不多是特斯拉的两倍。中国企业家+创业者出海做金融科技也是无敌的,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基本上一半以上的金融科技的创业者都是中国人,有太多的机会都是中国创造的机会。所以我相信下一个市场机会依然是中国。
很多的天使投资人讲AIGC在中国的应用场景上比美国领先,确实中国和美国都在看AI应用,这一波AI应用有很大的机会点。
但是中国和美国的AI应用却非常不一样。美国的大模型非常厉害,但是应用很落后。美国的AI应用只有两种机会,一种机会是套壳应用,在上面做一些非常简单的附加值,套一个壳在垂直场景应用。第二种是非常高大上的,但是可能在未来两三年都看不到落地场景的,比如说AIGC做电影,我们感觉到未来两三年达不到商业化落地,美国现在只有这两种应用公司。
中国AI垂直应用场景里面有很多机会,中国大模型现在很多,且都是在3.5的水平,所以创业公司有很多在上面叠加应用的机会,而且中国的应用场景非常的丰富,数据也特别多。
用AIGC生成广告视频,在中国基本上能达到商业化。中国有特别多的短视频广告数据,美国相反现在基本还是照片,基本上没有短视频数据去训练广告视频,这是中国的强项。所以我们发现中国在应用场景上有很多的机会。
这个冬天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最难的是商业化落地,尤其是科技类创业公司,能不能找到商业化落地,是特别不容易的。中国有200多个大模型都是拿着锤子找钉子,锤子现在不值钱,值钱的是钉子,而且你找到钉子以后不用砸钱,公司都是在盈利期发展的。特别适合今天的创业环境,一定要在盈利的前提下发展。
周期在中国过去20年的VC投资和创业中并不罕见,中国VC投资和创业的周期一直都很平凡。每过两三年就说冬天来了,但是以前的冬天都很快,两三年一个周期,而且每两三年就换一个主题。2000年最早的门户网站,2003年SP业务,后面有网易、端游,然后才有京东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后来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O2O、短视频、新消费,都是每两三年换一个周期。但是这次确实不太一样,这次是很多周期叠加在一起。
这个冬天不知道会持续多久,所以一定要守住现金流,只看一个指标——那就是能不能活下去。
我们相信冬天终将会过去,谁能活到春天来的时候,这个市场就是谁的。所以今天建议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要坚持底线,看谁活得久,不看谁赚钱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