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添福家中医康复医院——记天使百人会第26期走进家人企业活动
4月8日下午,天使百人会一行20余人走进本会家人周彤总企业-北京添福家中医康复医院进行参观。

添福家于2018年开始筹建,历经疫情周期,2021年底取得北京市卫健委颁发的二级中医康复医院牌照并开始试营业。由中医脑病专家和康复专家领衔,致力于现代中医整体康复,医院设有医疗门诊、康复训练、康复评定、抢救、监护、化验、心理咨询等诊室,并配有住院床位110余张,提供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医院。有别于传统医院空间拥挤狭小,添福家多于1倍宽的楼道设计显得更加豁朗舒畅。病房设计从康复病人需求出发,在空间布局、功能、舒适度、使用体验等方面改进传统医院设置,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康复病人住院环境。
PT(运动治疗)室,采用日本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通体采用蓝色设计,让人顿间有仰望天空、俯瞰大海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色彩对人的生理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上普遍认为蓝色对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减慢心率、调节体内平衡,消除紧张情绪的功能。添福家在病人康复方面除了改善提高病人生理机能也注重病人心理层面的修复建设。

手功能训练桌,模拟日常生活手部动作拿、捏,推、拉、摇、握等训练项目,通过不同配置和操作标准达到训练目的。
天使百人会常务理事、嘉豪投资创始合伙人朱伟豪先生在主持中介绍道,关注养老健康符合时代市场需求,也契合天使百人会惯有主张的投资到百岁、健康到百岁、幸福到百岁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分享中周彤总介绍了自己从知名地产高管跨界转行到养老直至康复医疗行业的心路历程。
01
关注养老领域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周彤女士,曾任职远洋地产高级副总裁,从政府拿地、项目定位、市场营销到物业管理或运营管理,几乎所有远洋地产住宅和商业项目都参与过,这一做就是20年,经历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光时刻。
2009年,在中欧走访德国曼海姆商学院一堂课中,偶然了解到欧洲的老年消费市场。
“我才真正意识到,老年人也会消费,不光只有年轻人消费。”周彤说。
曼海姆商学院教授讲了全世界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当中就谈到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并预测中国劳动力有可能在2015年出现拐点,现在回头来看,这个预测很贴近现实。
“我非常震惊这件事,觉得未来的中国老龄化一定会给整个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多的变化。”
从那个时候开始,周彤开始关注中国养老市场,并牵头促使远洋地产在第四步发展战略里面增加养老市场的研究,后来远洋地产在2010年开始涉足养老地产领域。
2013年,母亲诊断阿尔兹海默症成为让她坚定走向养老领域的转折点。“我母亲在确诊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生活就已经出现问题,都是很典型的认知障碍的特征,但是当时不懂,如果能够了解多一些,能够干预早一点,就有可能延缓病情发展。”
这件事给周彤的触动很深,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对身体、医学和健康的了解太少了,当我们真的身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许已经晚了。“我一定要去做一些健康方面的事情,要做一些对我的亲朋好友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两件事促使周彤开始转向关注养老市场,关注医疗,关注健康,考察国内外项目,为此做了大量的调研摸索探讨。
02
从养老转向康复医疗
周彤认为,在现有国家养老政策的条件下,很难在养老领域单独靠养老服务实现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商业模式,可以看到现实的状况就是所有地产商做的养老都与地产项目相关,保险公司做的养老都跟保险产品相关,必须依靠别的东西支撑,单独养老服务本身这件事情很难实现盈利。
“非常难盈利的一件事,就没法发展,没法长期持久去做。”
她在国外考察的过程中观察到,在国外养老相关的企业里都会涉及到康复,而且整个产业链上康复是最有经济效益的一个环节。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残疾人数增加,我国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群体不断扩大,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近2.6亿,残疾人数量达8500多万人;慢性病发病人数达3亿人,康复行业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康复床位缺口近43万,康复医师缺口28万人,因此几乎每家医院的康复科都存在床位紧张的状况。
康复医疗项目也逐渐进入医保,具有支付体系。从2012年开始有9个康复治疗项目进医保,2016年有25个康复医疗项目进医保,2019年北京有150个康复治疗伤可以实现医保解决,医疗需求仍然是老人的第一刚性需求,多方面调研之后周彤把重点转移到康复医疗上。
“当转向康复医疗的时候,才进一步发现康复医疗其实不仅针对老年人群体,实际上康复医疗的范围非常广,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三大医学领域,第一个是临床医学,第二个是预防医学,第三个就是康复医学,在临床治疗急性期过后,就需要去做康复治疗,有没有康复治疗恢复是完全不一样。”
03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做转行决定不容易,真正要做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摆在眼前的就是选址的问题。多年地产经验,让周彤坚持认为服务类的机构,一定是要与服务对象特别近,对于医院而言服务对象是病人,交通便利显得尤为重要,而医护人员是医院的生产力,也是考虑的重点,太远的地方专家不好请,肯定影响医院的发展。他们把地址圈定在人口最密集,却又交通便利的四环沿线,半年里找寻200余个合适的房屋信息,周彤实地考察60多个项目,最后敲定在3个项目里,经过卫健委最后核准,确定了如今的昆明湖南路地址。果然这里闹中取静,交通便利,是个非常难得的地方。
医院牌照批复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2016年国家发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因此北京市不允许新建任何综合类的医疗床位。在这种情况下周彤组织专家多次研究最终确定了中医康复的方案进行申报。
“我带着专家汇报了三点: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做中医康复医院,我们理解的中医康复医院是什么样子,中医治疗手段很多就是康复治疗。第二,西方的现代康复医学也关注身体整体状况,而中医历来就强调整体观,可以天然结合,做整体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之前要进行中西医康复评估,评估之下再确定中西医康复训练方案。第三,把中医整体辨证思想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比如用中药调理辅助康复训练。”最终用辨证逻辑和独辟蹊径的方案打动卫健委领导,牌照终于申请下来。
接下来进行租赁地址的改造,楼体清空、设计施工,整个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医疗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在结构加固,安全消防等方面要求严格。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跟团队讲简单的事很多人做,只有这个事情有难度,可能才轮到我们来做,也正因为有难度,未来市场竞争可能才会少。只要认准的方向就一定要做到底。”
回想创业过程,周彤说“早年地产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每经历一个项目,从开始拿地一直到销售,到最后进入物业管理或者商业运营阶段,我觉得跟创业过程很像。在拿地之前,就要想好这块地到底想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产品卖给谁。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儿,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它的大体逻辑是一样的。”
谈到创业感悟,周彤说“不用太苛求每一步的完美,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



2个小时的分享,从人生经历到创业心路历程,周彤总娓娓道来,创业的艰辛在她嘴里变得云淡风轻却又不失信念坚定。活动结束,家人们在医院的安排下接受中医问诊服务,整场活动节奏紧凑,干货满满,收获颇丰。
想了解更多康复科普知识,请查阅:
http://www.tacf-china.com/
感谢周彤总精彩分享及团队的周到安排!
